本帖最后由 luolang1314 于 2013-8-13 20:07 編輯
8月10日(周六),我公司檢測人員在換熱器管板復合板入廠超聲檢測中向我反饋發現異常波形,是否缺陷無法判定一事。隨檢測人員到現場查看實物和實際檢測波形,發現在做復合板貼合率檢測時,復合板基板當中(根據聲程判定)有一較高回波,如下圖: 該管板材質為TA2/S31603 III,規格為δ=10+120 mm(實測厚度131mm)。如下圖
由于在復合板貼合率檢測時發現該異常波形,后采用2.5P 20直探頭、 CS(碳鋼)鍛件試塊調節靈敏度,從覆材側估算缺陷當量為Φ1.5mm,但是此種方法估測缺陷當量并不可靠,原因試塊材質與S31603 III鍛件聲學性能相差較大。與復合板供方聯系,其回復基板在做超聲檢測時,就發現部分區域波形異常,但并不超標。復合板供方檢測人員到我廠復驗,采用1.25P20直探頭、大平底法調節靈敏度(定量線為Φ6)得到兩處回波較高缺陷,波高略超Φ2評定線,略為滿屏30%,深度為68.9(對應聲速為5931),缺陷當量直徑為Φf=2.5mm,當量為 Φ6-10dB;缺陷面積約為Φ20mm(一個探頭面積),經過供方檢測人員集體討論,該處缺陷并不超標,可能為奧氏體不銹鋼鍛件偏析。 采用HS800儀器,搭載1.25P20直探頭,利用大平底確定掃查靈敏度進行重新檢測定位,發現缺陷當量直徑最大約為Φ3.5mm,不能完全排除為裂紋類缺陷,建議材料檢驗人員記錄缺陷位置,盡量使得管板在鉆孔時能將缺陷鉆除。(猜測缺陷原因:1,因熱處理不當,奧氏體不銹鋼半板厚成分偏析導致缺陷回波;2,材料冶金缺陷或鍛造比不合適引起相關缺陷,心部疏松或帶狀夾雜物;3,氫脆引起的微裂紋) 由于分別采用2.5P20、1.25P20該較高回波波形基本無變化,且分別從覆材側、基材側進行檢測缺陷波深度符合定位要求,基本排除粗晶引起林狀回波的可能。查看數字機重復頻率為100Hz,更改重復頻率缺陷回波無變化,排除幻象波的可能。 為了進一步了解該缺陷的信息對該范圍采用TOFD檢測,TOFD檢測圖譜如下圖: TOFD圖譜顯示深度60-70mm,基材內有一條狀缺陷,與晶粒噪聲明顯不同。(按基材120mm厚度及缺陷深度60mm確定pcs=140mm,2.25MHz Φ12探頭對;檢測區域為圖示打磨區域) 對其它區域進行TOFD檢測,得到的圖譜和缺陷區域非常近似。故整個基板在該深度區域存在類似缺陷分布情況。 缺陷區域UT反射回波較高,容易引起檢測人員注意;對完好區域,提高靈敏度,仍然發現基材60-70mm附近有反射回波,回波并不高,不到滿屏30%。 檢測結論:綜合上述檢測方法分析,該缺陷不超標,超聲檢測結果合格;但為了進一步了解缺陷成因,積累奧氏體不銹鋼鍛件判定經驗,希望復合板供方在有余料的情況下對基板余料深度在60-70mm區域進行宏觀金相分析;將不超標的缺陷在管板上標示出,盡量將開孔位置安排在缺陷區域,同時鉆至目標深度(覆材下70mm左右),采用目視或PT檢測,觀察是否為裂紋類缺陷。 奧氏體不銹鋼鍛件檢測屬于檢測的難點問題,希望引起廣大壇友注意!本文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建議! 下面針對本次檢測提出如下問題,希望大家討論。有些問題可能能有明確的答案,有些問題可能沒有明確答案。希望有心的壇友發表自己的看法!
問題1 請根據該復合板基材情況及4730選擇探頭、檢測靈敏度、試塊等檢測工藝;若沒有試塊,能否用大平底確定檢測靈敏度?如何設置檢測靈敏度?
問題2,采用大平底調節靈敏度的方法獲得的波形如下圖(一次底波調節至80%,數字機增益為39.2dB)按Φ6當量驗收,需增加多少dB作為掃查靈敏度?出現圖示波形,不考慮衰減的情況下,其缺陷當量分別是多少?(注:1#缺陷波形見圖1,缺陷顯示深度67.3mm,波高75.3%;2#缺陷波形見圖2,缺陷顯示深度67.6mm,波高為60%;3#缺陷波形見圖3,缺陷顯示深度為66.7mm,波高為60.7%。聲速5750,探頭延遲1.05us 可能不準,故顯示深度僅供參考) 圖1 圖2 圖3
問題3,上述圖形中哪一個缺陷波形相對難以接受一些?依據是什么?上述檢測波形及檢測參數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怎么改進?奧氏體不銹鋼鍛件檢測當中,在標準引用及實際操作方面,你認為存在哪些困難?哪些方面不易控制?哪些方面可能引起爭議呢? |